据诺基亚员工爆料道“诺基亚不鼓励内部竞争,更强调同事之间的合作。”员工之间的合作的确可以让大家快乐工作,但是竞争或许会碰撞出意想不到的火花,到底是员工之间的竞争,还是合作,会对提高业绩更有利?
A1: 王可——汽车后市场从业者,观察者。
老板通常开大会的时候对外大谈竞争,对内号召合作,还都是要求“精诚合作,众志成城”的层面,然后在办公室里关起门单独跟员工说,”谁谁很牛,你不能落后“,”谁谁当年不如你,如今如何如何“之类鼓励内部竞争的话,这样的激励说辞优点是成本低,不用担心承诺多了不好兑现的问题,缺点是用多了难免成了挑拨,“是非”越来越多。所以太多的中国公司里,”团结,合作”等词是挂在墙上的,竞争是无处不在的。
老板不在乎内部是合作还是竞争,在乎一种平衡,所以很多老板都是搞平衡的高手。竞争是基因里就有的,合作是需要倡导与推动的,一个集体当中越是倡导的,越是缺少的,如果合作是普遍存在的,还用去倡导吗?不要以为诺基亚是个大企业,是个外企就觉得人家说的就是人家有的,如果诺基亚真的内部合作的很好,我觉得不会是今天这个悲催的被用户去怀念了。
A2: 王吉伟——自媒体人
看到这个问题,我首先想到了达尔文的进化论,清末进入到中国,被翻译为“物竞天择”,意思是世界上的所有物种都是在竞争中发展的,大自然最后会选择更合适的生存下来,不适合的就会被淘汰。这种淘汰法则适用于整个社会,小到精子争抢与卵子结合,大到国家强弱之争。
只要有群体存在,就会有个体的区别,于人类反映在外型上是高矮胖瘦的区别,而在人们所赖以生存的公司则是内在的区别,这就是所谓的能力以及你作为一个员工或者领导所带有的工作情怀。这里情怀是指公司情怀以及个人职业规划情怀,不同的工作愿景会造就你对待工作的态度,有积极有低调也有消极,态度决定做事方式,表现的出的则是能力的区别,这些都是竞争的内涵。
这意味着,无论一个公司在强调竞争还是规避竞争,竞争都是实际存在的,规避则有掩耳盗铃之意,因此在大多数公司看来,与其规避不如接受,索性将竞争引入公司管理机制,这就出现了岗位竞争淘汰制,等同于“鲶鱼效应”,在淘汰制的警示下,员工们都积极而紧张的工作,工作效率反而更高。
当前的企业改制,涉及到管理体制的问题,竞争是无法避免的,不如再放大一些,于是就出现了自由组合的方式,事业群体不再是传统的金字塔式结构,而是由一些人发起任务,想一起做这个事的走到一起,由能力最强者来担纲领衔,发起任务的与想做事的都是积极者。另一方面,也促进了更多的事业群体诞生,群体之间,个体之间都存在着竞争关系,这仍旧还是竞争机制。
因此,诺基亚虽然只倡导合作,仍旧是在鼓励竞争,或者说,合作与竞争是一对矛盾的存在,缺一不可。
A3: 郑欣——运营网CEO
他的鞋,不一定适合你的脚。你鼓励或者不鼓励企业内部竞争,而竞争都会存在。老子说过:天下皆知美之为美,斯恶已。皆知善之为善,斯不善已。只要公司有业绩红人出现,其他人就有坐不住的,接下来竞争局面就拉开了。你无法控制人心自发向善。
诺基亚2013年被微软收购,说明它不能适应与三星,苹果,小米,魅族,华为等等品牌的竞争。
每家企业现实情况各有不同,不可同日而语。那时候诺基亚是全球著名的手机制造商,一家全球性的机构,他内部不提倡竞争,不代表你可以照搬照学,看看你的企业现状,有生存危机吗?缺人才还是缺资金?有完善的管理架构及制度吗?有盈利模式吗?开始规模化发展了吗?销售队伍是一支铁军吗?这些在企业发展每个阶段使用的管理方式都不一样。例:毛主席想明白了一个道理,西方马列主义在东方的中国出现水土不服,教条主义的革命方式在中国不能照搬照抄,发展下去一定会失败。作为领导者他重新分析和建立符合中国国情工农阶级相结合,农村包围城市的革命方式,才取得最后的胜利。
做企业也是一样,目的是为了追求盈利,管理者是将企业所有人、财、物、资源集合一起,最大限度的去发挥竞争优势,取得竞争成果。领导者先要十分清楚自身企业的优势和劣势,结合实际去解决自己的问题。对于业绩,如果内部合作能上高业绩的就用团结合作方式,如果内部竞争能上更高业绩的时候那么就采用内部竞争方式。矛盾对立又统一,绝不是千篇一律。无上妙法,存乎一心!当然领导者首先要有扎实的理论,并掌握实践经验和对大局控制能力。
还有,作为领导者你一定需要去了解人性。人性中皆有相互比较的心理,明着比,暗着比,这是好事,因为有比较就有差距,有差距就有相互提高。市场经济所讲究的就是多劳多得,少劳少得,不劳不得,邓小平打破计划经济,“红猫黑猫论”就是竞争论,国家也好,企业也好,个人也好,要千方百计的搞活经济,不然就成为社会或者家庭的负担,不搞活经济都是“死”路一条。
最后,我们看看百度那么有实力,李彦宏还提出“建立狼性团队”,腾讯已经那么牛,内部部门还相互竞争,这都是居安思危,永保创造力的方式,你那么小,更应该用心的打造销售团队。